正文卷 第1章 老汉娶妻,苍龙出山
岩西村有位刘姓老汉,年已古稀。
本来垂垂老矣的姿态,却忽然变得身姿挺直,精神也益发矍铄,似乎一夜之间返老还童了!
那刘老汉早年丧妻,却晚年富贵。
膝下有二子,一位从商一位入仕,皆是十里八乡有头脸的人物。
老头身姿变得健朗,多爱走动,便到镇上寻刘老大小住了几日。
也不知怎么就与镇上那有名的美娇娘寡妇花西施牵扯上,才半个来月的功夫,就张罗着要娶其续弦。
都说老来不正经,老汉配娇娘,这话说出去,必然成为一时笑谈。
刘老大本在镇上做生意,自然要顾及脸面;刘家老二在郡上为官,也赶来劝解。
可刘老汉却是王八吃秤砣,以死相逼。
二子拗不过,只能任凭老头子胡闹,终究从了他的心思。
此事一时闹得沸沸扬扬,引为奇谈。
“听说刘家娶那花西施,光是茶礼就下了四百吊钱!”
“那花寡妇生得貌美,却是狐媚子克夫命!也不知刘老头消不消受得起?”
“老汉夯娇娘,哎呀呀……”
“这刘老汉半截入土了,怎生有这能耐?”
“那你是有所不知了,如今刘老汉虽然须发皆白,却是容光焕发,精神头一点不输给壮年汉子!”
“我也听说了,说是刘老汉遇见了个骑牛的仙童,赐了两枚仙丹,吃上一枚可延年百岁……”
“不对!我听说是刘老悼念亡妻,哭晕在坟头,感动了上苍,引得一位仙子前来,赠了他一枚仙丹。”
“我怎么听说那仙丹不是一枚,而是装了一瓶子!”
……
关于刘老汉偶遇神仙得“仙丹”一事众说纷纭。
此间,神仙志怪之言倒不算十分稀奇。
比如安平郡上,就偶有传出遇见飞天遁地的仙人的传言。
就连一些地摊杂铺上,也偶有所谓的仙术修行之法的典籍出售。
只是真有人买了,照书修炼,不但没有得道成仙,反倒搞得疯疯癫癫。
人世纷扰,刘家娶妻一事,很快便淡了。
但事后不足半月,刘家便进了飞贼。
只是那行窃的贼厮挨了刘家护院一棍,便匆匆遁去,因此并未见官。
本来事已平息,却不料这一日入夜,刘家突然走水,火光冲天而起!
又有数十黑衣人影突然窜入,见人就杀,哭喊声震天。
村民都是庄稼人,哪里敢前去冒头?
直到后半夜,吵闹声消歇,才有人壮胆前去查看。
结果,刘家满院上下二十余口人,横尸一地,只有花西施不见踪影。
如此惊天惨案闹上州县,却只来了两名衙役,最后定为山匪劫掠,发了一纸通缉碟文,便没了下文。
后来众人都说是花西施命中克夫,刘老头命薄降不住。
……
此时数里外的荒山上,站着一老一少。
老者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葛姓道人。
少年则是十四五岁模样,身形瘦削,眉目如电,姓寒名非。
只听葛道人说道:“虽然你增补了刘老儿的寿元,却改不了他的寿数啊。如今反而引来一场灾祸。”
少年眉头紧锁,表情复杂。
半天才咬牙切齿地骂了句:“这群狗杂碎!”
寒非是岩东村一猎户人家的遗孤。
早年寒父进深山挖药,再没归来;母亲本就顽疾缠身,翌年也撒手人寰。
那一年,小寒非仅六岁。
村人皆知寒非天生痴傻,拙口钝腮,长得黝黑清瘦,备受同龄欺辱,几度险些饿死。
倒有不少村邻见他可怜,偶尔给些吃食,却没有人家愿意收养。
只是后来,小寒非似乎突然消失了。
村民偶然谈起,才恍然那个小身板的傻子似乎许久不见,兴许早死在荒山密林某处了。
也漠不关心。
直到某日,寒非拖着一头野鹿回村在肉铺上换了半吊钱。
此时的寒非似乎一夜长大,沉稳机敏,言语伶俐,哪还有半分痴傻模样?
众人无不称奇。
那一日刘老头上山祭坟,却昏厥半道,身侧却连个伺候的小斯也没有。
幸亏被寒非撞见,及时施针救治,强行度了一道真气入脉,才捡回一条命。
虽然吊住一口气,却不足以续命。
临了便又塞了两瓶养气扶元的丹药在他怀里。
刘老汉却是半梦半醒,只知被人救了,却不记得是何人。
再看怀中多了两瓶药,试服后竟然气血充盈,精神百倍。
就连枯萎数十年的老树根都重新发芽了,顿时大喜过望。
又因老汉娶妻过于玄奇,闹得人尽皆知,这才传出得了“仙丹”一说。
并非寒非多事,只是观那刘老儿元气虚衰,寿元将尽,赠他两瓶养命的丹药,算是还刘家一饭恩。
岂料偏偏这两瓶丹药,惹出了大祸端!
……
葛道人道:“你既入了修仙之途,从此更要注意仙凡分治,切莫动了恻心,干预凡人事务。”
“本来只是刘老儿一人之命,如今却平白搭上诸多性命!而况这山匪贪婪暴戾,不将丹药源头揪出,恐怕难以善罢甘休。”
葛道人凝重地望了寒非一眼,又道:“如今你正在突破第七层的关要,此事若无法了结,心中存了破绽,要开天眼,晋入天境,只怕是难了,哎!”
寒非心中发苦。
这炼精化气之道,先有凝气、炼体、炼神三大关要,分九层,称“炼气期”。
凝气一关,以丹田为炉,气穴为鼎,纳引天地灵气凝练,通任督二脉,行小周天,可精神百倍,祛除百病,延年益寿,亦为回复先天,称人境。
炼体一关,则以凝气三层大圆满为根基,引灵气淬炼皮肉筋骨,大成则其身坚若铜铁,稳如大地,力大无穷,称地境。
一些血脉、根骨奇异者,甚至可在此阶段铸就金刚身,刀枪不入。
炼神一关,开阴阳,神意交合,九窍归一,真气归正,开天眼、现神识,可内视,可外察。
达成此境,仅凭意识威压都能令众生匍匐,称天境。
寒非以童体入道,天癸未至,先天之气盈满,修行鲜少瓶颈。
参修多年,凝气、炼体俱已圆满,只要冲开阴阳两窍就能再进一步,赶在十六岁前开启天眼,步入天境!
如此,修仙一途就算是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了。
而心有破绽,要炼神入境难乎其难,甚至滋生心魔,伤损根基。
修仙悟道说来轻巧,实则难如登天。
首先需身怀灵根,能感应天地灵气;其次需有导引功法,才能引气入体,炼精化气。
其三便是心性、悟性以及定力。
葛道人常说:“修仙之人,当虔心向道,心无旁骛,抱朴守一,斩赤龙、断白虎,以证得无上大道!”
最佳的修行契机,当在天癸至之前,从七八岁开始以童体之身修行。
然则打坐修行本就枯燥无趣,试想七八岁的顽劣孩童,正是玩心四溢的年纪,又无正经修仙门派指引,哪能一本正经枯坐潜修。
即使偶有灵根资质的小童,斗大的字不识几个,又能学懂些什么功法?
成日忙着掏鸟和泥,待到大些时候又奔波于农务生计,再好的天资怕也是无端作废罢了……
寒非算是机缘之下,集齐了诸多契机,才有今时的修行。
而今却在这关要处存了破绽,难以进境,万般机缘皆泡影啊!
“哎!”
寒非无奈地叹了口气。
他也明白,当日若不施术将刘老头元气扶正,甚至见死不救,也会种下心结,成为破绽。
坏就坏在,自己存了一丝“报饭恩”的心思,又给老头藏了两瓶丹药续命。
如今他算是彻底明白,葛道人明明精通岐黄之术,炼丹制符更是好手,却没有所谓的“医者仁心”,而是深居山林,避世绝俗。
寒非问道:“老头,如今这般应该如何破解?”
葛道人深望了他一眼,道:“你既知有恩必报,却如何不知有仇必报?”
寒非顿时一愣。
报仇?
杀光山匪吗?
寒非沉默了。
只是片刻之后,眼中露出一丝精光,郑重地说了一声:“好,知道了!”
便一步纵跃,风一般下山去了。